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025-01-19 06:23来源:本站

网上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生活。下面我收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欢迎阅读!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

 (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

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女生出现问题就说明孩子的成长还有空间,此时的耕耘会让孩子在未来受益良多。为大家分享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1

 进入青春期的女生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想在一夜之间就能成熟。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说。进入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少女们总会经常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为什么进入青春期后会感到特别孤独呢?

 因为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经过不断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

 这个过程一开始,女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角色也一下子变多了: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男生女生还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想表现得独立与成熟,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

 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这种孤独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青少年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觉。这时,既能够独立思考,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了。

  如何化解青春期的寂寞感?

  想哭就哭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与孤独。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 87%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说从不哭泣。由此看来,让人把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分解法

 把生活中的压力与孤独一一罗列出来,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与孤独,便可以逐渐化解。

  1、穿上最爱的旧衣服

 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与孤独感会不知不觉随之减轻。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的生活中,人的情绪也会为之高涨起来。

  2、一读解千愁

 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孤独与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与孤独。

  3、观赏鱼类

 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与孤独感也会大为减少。

 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2

  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

 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指青春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春期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心理学和医学的观点看,青春期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春期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青春期心理健康方法

 1、首先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人体生理发育,特别是青春期人体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科普书籍,有助于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生理变化,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担心和疑虑,但要特别注意,应该到书店去购买国家出版社出版的正规书籍,千万不要到地摊去购买非正规书籍,更不可从色情书籍里去了解人体生理知识,那样会让孩子受到误导和毒害,贻患无穷。

 2、让孩子多读一些心理科普书籍,了解心理发育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尽快学会适当的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心理的健康发育。一些名人名言、名人传记、道德伦理等有关提高综合素质的书籍,也有助于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

 3、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分担家庭的责任和负担,这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会促进孩子理解生活的艰辛、快乐和意义,正确认识劳动、努力与享受、成功的关系。增强他们对待和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深入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增强自信心。这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非常有益,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好文化知识的必要保证。除此之外,更有效地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认识事物,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促进心理发育非常重要的环节。

 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是不注意做好保健工作的话,那么很容易孩子的成长留下不利的阴影,所以建议家长们都能够更加的注重孩子的心理保健,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3

  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

 女孩开始青春期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约早2年。

  青春期 的身体变化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像开了闸的河水,飞速向前,迅猛发育起来。

 1、身高突增。长得快的,上半年穿的衣服,下半年就显得小了。女孩身高增长在月经初潮前后(11——13岁)速度最快,一般到19——23岁后停止长高。男孩身高增长稍晚(13——15岁),一般长到23——26岁停止。个子的高矮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它与后天的营养、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关系。在青春期,充足的睡眠能使人长高,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营养也是影响身高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2、体重显著增加。

 3、体态发生变化——男女有别。在青春期,男孩比女孩显得瘦一些,其原因是:在发育的时候,男孩体内其他的细胞都猛长,惟独体内的脂肪细胞长得较慢,而女孩体内的脂肪细胞和其他的细胞一起猛长。结果,女孩体内的脂肪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多两倍,因而男孩显得瘦长,而女孩显得丰满。由此可见,女孩体内脂肪含量高是正常现象,过分担心自己患上了“肥胖症”是没有必要的。有些女孩错误地认为越瘦越好,害怕自己发胖而节食,这样反而会影响女孩的正常发育。

 4、肺活量显著增大。

 5、心脏急剧发育。

 6、大脑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于第一性征:人类男女不同的生殖系统在胎儿时期就出现了,这种生来就具有的两性特征叫做第一性征,又叫主性征。

 第二性征:青春期的女孩越来越靓丽,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她们在身材、体态、相貌、声音等方面都与男孩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特征,就叫做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女孩第二性征有四大显著特征:一是乳房隆起,二是臀部突出,三是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柔软,体态丰满,四是音调开始变高,嗓音逐渐变得圆润。

  乳房的发育

 通常将乳房的发育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童年时,乳房是扁平的,胸部平坦,只有乳首突起。

 第二阶段:乳房萌芽。乳腺和脂肪组织形成一个钮扣大小的隆起,乳首开始变大,乳晕扩展形成乳晕肿。乳首和乳晕颜色加深。

 第三阶段:乳房和乳晕开始发育。此时乳首及乳晕肿下乳腺管向外突出,乳房会比以前更圆。乳晕的范围更宽广,颜色更深。在这个时期,乳首周围出现胀疼的硬块,如果不小心碰一下,乳首部位就会疼痛。此时为乳晕期,乳房呈锥形。

 第四阶段:乳首和乳晕从乳房上微微突出,胸部隆起已依稀可见,乳房逐渐呈半球状。

 第五阶段:乳首、乳晕与乳房其他部位发育成完全成熟的乳房的形状。乳房丰满,乳首上出现小孔,便于以后排乳汁。

 乳房的发育因人而异,发育速度、发育大小、发育早晚人人不同。青春期的乳房发育标志着少女开始成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隆起的乳房也体现了女性体形所特有的曲线美,更重要的是为日后哺乳准备了条件。因此,我们要学习正确的乳房保健知识,克服羞怯心理,把胸部挺起来,展示自己充满自信的笑脸。

 适时穿戴合适的胸罩对保护和支托乳房十分重要。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戴胸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穿戴胸罩的最好时机应是当自己感觉需要时。如在运动过程中乳房使你不太舒服时,你就可以穿戴胸罩。当你感到自己的胸部成为别人关注焦点时,你最好开始戴胸罩。或当班上的大部分女孩都已穿戴胸罩,而你不想被人看成异类时,你也可以选择胸罩。少女大约在15岁左右乳房发育基本定型,此时应及时穿戴胸罩。

 如何选购合适的胸罩:由于每个人的体形、乳房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学会选购尺寸合适的胸罩,使人感到舒适,而无压迫紧束感。

 有些女孩乳房发育较迟、较小,即使到青春期乳腺发育仍达不到丰满的程度,若过早地佩戴胸罩,尤其是有硬衬、海绵等填充物的胸罩,就会影响乳房的继续发育,有时硬衬还会擦伤乳首。当然,当几乎所有的女同学都穿戴胸罩时,出于认同感,提前穿戴当作一种练习也未尝不可。

 乳房的卫生:青春期少女由于内分泌的原因,在月经周期的前后,可能有乳房胀痛、乳首痛痒的现象,这时千万不要随意挤弄乳房,抠剔乳首,以免造成破口,发生感染。要经常清洗乳房,特别是乳晕、乳首部位,以保持清洁卫生。

  臀部和体毛的变化

 女性的第二性征还表现在臀部突出,骨盆变宽,皮肤变得细腻,体态丰满,体毛发育。通常把体毛的发育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整个童年时期,阴部没有体毛。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体毛。通常非常挺直和纤细,需要仔细分辨才能看见。髋部开始发育成更丰满的形状。

 第三阶段:体毛变得越来越弯曲,越来越粗,颜色逐渐变深。覆盖面积在扩展,更多地覆盖了阴部。髋部更宽。

 第四阶段:体毛更粗,更弯曲,颜色更深。体毛覆盖了阴部。

 第五阶段:体毛又粗双密,紧密地卷曲在一起,与前一阶段相比覆盖面更大,呈倒三角形分布。髋部更宽,更丰满。发育全部完成。

 女性乳房和体毛区域的发育,并不一定是同步发生的。

  青春期与月经

  认识月经

 女性身体成熟是以每月规律性排卵为标志的。这种规律性的排卵表现为月经有规律地来潮。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及子宫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女性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子宫内膜在卵巢所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出血,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月经周期。第一次月经来潮叫月经初潮。月经初潮一般在12岁—— 18岁之间,常受环境的影响而不同,如生活条件好,身体发育快的初潮早;又如地区、纬度的影响——热带地区的初潮早,寒带地区的初潮迟;再如营养条件好、身体健康的初潮早……。在我国,从总体上看,城市女孩的初潮年龄早于乡村女孩。即使在同一班级的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也有很大的差异。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18岁左右仍没有月经,你最好去医院妇科做些检查。至于月经形成的原因,同学们在学生物课程的时候会有所了解,现在就不作过多的说明了。月经是女孩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出现的,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自然的生理现象。通常把从月经的第一天起到下一次月经来临的前一天止称为一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平均约为28天,一般在21——35天内均属正常。女孩子还会发现自己的月经并不规律,有时每月都出现,有时两三个月没有动静,经血量也时多时少。这是因为在青春发育期,女孩的卵巢和子宫功能尚不平衡,所以在初潮后的几年里,月经周期不规律是正常的。转学、迁居、旅游或考试等生活变化及情绪改变都会影响月经周期的长短和经血量。即使到了成年,月经周期的长短也会因人而异。

 正常月经的出血量:月经期约为3—5天,即月经周期的第1—5天。一般在经期内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出血量较多。每次月经的出血量一般为50毫升左右,约为4—8汤勺。这样的经血不足以令女性产生贫血,只需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即可。初潮过早或过迟的女孩较初潮年龄正常者(13—15岁初潮者),月经量要多一些。月经血与我们受伤时所流的血液是不一样的,除少部分是血液以外,大部分是脱落的子宫内膜。它比一般的血液浓稠,一般呈暗红色,粘稠无血块,内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略有血腥味。

 在月经周期,适当的出血,对于冲洗子宫坏死组织和保证功能层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因子宫内膜脱落而造成创面,容易感染病菌,所以要注意月经期的保健卫生。

  月经期的自我保健

 行经期,女孩的子宫内膜脱落造成子宫内壁暂时性地出现大面积创面,加上女性阴道口至宫颈口的距离只有8—10厘米,体外的细菌很容易通过阴道进入子宫,引起感染。另外,月经本身会带来身心的不适,所以要学会在行经期保护自己。月经期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注意经期时的内裤等物品的洁净,内裤常换洗;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外阴部常清洗;月经用品要干净、要专用,以防经期感染;不要在浴盆里坐浴或使用公共浴盆,以避免细菌的感染。另外,穿棉织品的内裤,使会阴部透气性良好,以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

 2、选用合适的经期卫生用品。现在市面上的卫生巾品种繁多,在月经期如何正确使用,以避免经血的渗漏带来的烦恼?卫生巾有纤巧型、纤巧护翼型、夜间护翼型等多种,同时还有棉质网面和干爽网面两种款式,可为你提供恰到好处的保护。当月经量多时,可选用护翼型以防侧漏;当夜间量多时可选用夜间护翼型;经血量一般时选用纤巧型。因此每月月经期的卫生巾不一定只买一种,而可以将几种不同类型搭配购买,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会“露馅”了。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在月经期下半身受凉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导致伤风感冒。因经期抵抗力弱,盆腔本来充血,受冷刺激后,会引起盆腔内血管收缩而发生月经减少,甚至突然停止,导致月经异常、痛经、闭经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经期要做到不淋雨,不用冷水洗澡、洗头、洗脚,不涉水、游泳、下水,不坐在阴凉潮湿的地上等,要注意保暖。

 4、保证充分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一般来说,女孩在行经期会比平时更容易疲劳、困倦,有人还会头痛。这是由于女性的体力随着月经周期呈周期性的变化。月经来潮前8—9天,体温逐渐上升,直到月经来潮前1—3天,体温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体温急剧下降;到月经结束后体温逐渐恢复。知道了这个规律,月经期间就不要过分劳累,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

 在经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畅通,减少盆腔充血。还要多喝开水,夏季尽量少喝冷饮,增加排尿次数,预防炎症的发生。

 5、保持心情的愉快。多数女孩在行经期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腰部酸痛,情绪变化异常,易烦躁发怒、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缺乏自信等,常为一点小事情发脾气,情绪极不稳定。因此,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应避免由于经期情绪不稳定或强烈的情绪冲突而影响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引起月经不调。

 6、做好月经周期的记录。随着月经周期的逐渐规律,学会记录每次月经来临的日期,掌握自己每次月经周期的间隔和行经天数,从而大致估计下次月经来临的日期,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事前准备好一个卫生巾放在书包里,避免月经出其不意来潮而引起的尴尬和麻烦。

 7、避免过度劳累。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但可参加适量的、轻微的运动和劳动,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月经期间身体不适和下腹疼痛等现象。

 总之,月经来潮会给少女们增添不少麻烦,可这是一个成熟女性必须拥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注意经期卫生,调节情绪,适当休息,月经并不影响正常生活。懂得月经期的健康保健知识,你就能做一个轻松自在、充满信心的快乐女孩。

  女生经期的体育运动和保健

 有些女孩在月经来潮时,可能会感到腰酸、腹痛等不适,因而就认为在月经期不能参加运动,甚至连学校体育课和课间操都不愿参加。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月经本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期一般不必停止体育锻炼。相反,在月经期适当参加一些活动,可以改善盆腔内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使人保持心情愉快,减少烦恼。不过,在月经期运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运动量。宜参加一些平时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如体操、托排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投篮球等,并注意缩短运动时间。

 2、要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参加跳高、跳远、投掷、百米赛跑、踢足球等运动,也不宜进行俯卧撑、举哑铃等增加腹部压力的力量性训练。因为有的人剧烈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速度比安静时快几倍,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充血,造成月经过多,经期过长;有的人剧烈运动可能造成神经系统过分紧张,影响性腺分泌,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3、不能参加水中运动。女性在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子宫内形成了创面,参加游泳等水上运动就易使水从阴道进入子宫,引起感染。另外,女性在月经期间对寒冷较为敏感,特别是下腹部,可能因为受寒冷刺激而使腹部血管突然收缩,使月经减少或停止,造成月经失调。(同理,不吃、喝冰镇的东西,不洗凉水澡)

 4、经期不宜引吭高歌。女孩在月经期嗓音会不如平时悦耳,而且嗓子极易疲劳。这种变化是由于经期内分泌变化所致,是正常现象。女孩在月经期,声带肌的毛细血管会发生充血现象,同时血管壁也会变得较为脆弱,此时如果高歌会造成声带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起声带劳损,使声带变粗变厚,使美妙动听的嗓音变低变粗,甚至沙哑。因此,在月经期不要过度使用嗓子,不要长时间地连续唱歌、讲话,更不能大喊大叫。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水果蔬菜,以减少对声带的刺激。运动后或唱歌、讲话后,不要马上喝冷水,吃冷食,以减少对声带的危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伤风感冒,睡眠要充足,不要过度劳累。如果发现声带和嗓音有毛病,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经期几点注意事项:

 1、每晚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外阴的盆、毛巾和水要单独使用,不能与洗脚的盆、毛巾混用。

 2、不要穿别人的内裤,自己的内裤要选用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棉织品。经常更换,洗后要晾晒在阳光中。

 3、养成大便后从前往后擦,小便后从后往前擦的习惯,预防细菌从肛门和尿道进入阴道。注意经期卫生。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久久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